新闻中心
热气球的崛起,要打造中国自己的“佐贺”

。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热气球自由翱翔,地面上热情的观众人头攒动。灿烂夺目的热气球如鲜花般绽放在金色高原的天空中,全国积分前30名的热气球飞行高手为航空运动爱好者和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运动艺术盛宴。


自从1982年美国人福布斯将将热气球带到中国,二十年来,北至大庆,南至海口,东至上海,西至青海、西藏,都举办过热气球活动。


   然而在热情背后冷静思考,中国却鲜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赛事。无论从赛事的规模级别,还是从其影响力来说,中国热气球运动只是刚刚起步,其文化产业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飞行一部部长吴功玉介绍说,国内持续有效取得飞行驾照的有350多人,有100多人水平较高,经常参加飞行。女性飞行员较少,占十分之一左右。热气球数量跟飞行员的数目差不多。


  而纵观全球,全世界有2万个热气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几乎每天都会有热气球比赛或活动,但在国内,吊篮飞行依然小众。热气球的造价比较高,飞行费用和考取执照的费用也相对较高,这项运动在国内仍然是“贵族运动”。


 热气球是需要闲时和闲钱的运动。一个热气球需要4至5人协作,普通的热气球造价一般在在10万元左右,特殊造型的热气球造价更加昂贵,其他费用还包括人力、燃油、申报审批等等。现在很多学习热气球飞行的人还是奔着赚钱的目的,真正将其作为爱好,孜孜以求地学习、练习的人还很少。


 从19岁拿到热气球飞行执照开始,左丹已经飞了10年。这个小伙子在2008年日本佐贺国际热气球节上获得亚军,这是中国热气球选手在国际赛场上获得的最好成绩。参加过多次世界锦标赛的他也感受到了国内外赛事的差距。他说,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常飞,多参加活动。虽然国内的比赛条件和商业氛围越来越好,但是将这项运动作为爱好参与进来的人还是比较少,国内的活动同国际品牌大赛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国内的硬件设备和器材不够先进,宣传力度不足,企业参与热情相对较低,全民参与不够广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热气球运动的人气效应和商业价值,早已被国外的经验所证明。热气球产业目前在全球每年创造80亿到100亿美元的产值,集中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一些地区正是由于热气球“引力”,一跃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佐贺,这座位于日本九州福冈县西南的小城,人口仅88万,曾经默默无闻。然而,自从1980年嘉濑河畔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热气球节以来,这座宁静秀美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亚洲热气球之都”。佐贺热气球节已经与英国布里斯托热气球节、法国蒂昂维勒国际热气球节和美国雷德岩热气球节齐名。


  热气球运动广纳人气,品牌赛事的举办地当然也会受到广泛关注。不但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发展包括旅游业、娱乐业和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也会带来更多商机,吸进外资。


  从最初组织小规模的热气球邀请赛,到现在举办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国际性赛事,佐贺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旅游胜地。佐贺热气球节吸引游客超过140万人次,最多时有200多个热气球飞行,该市全年GDP的10%来自气球节的贡献。



  一位长期关注热气球赛事的记者表示,在国内,热气球的产业价值开发还处于萌芽状态,多用于庆典、商场开业、活动表演、企业促销等活动,范围还比较窄。如何通过赛事提升举办地的知名度和发展当地第三产业,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他说:“我们设想在将来条件成熟时,把青海的全国热气球精英赛办成一个国际性赛事,这不仅能够促进青海旅游的发展,在空中观光、空中摄影方面形成一个突破口,也能宣传和发展魅力海西、大美青海。”


  对此,一些关注热气球运动的人士表示,在20年的新起点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展热气球运动的社会环境会越来越成熟,对热气球文化产业价值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中国热气球运动的“明星城市”也会冉冉升起